搭建生命之桥:八旬老人心脏危机下的生死时速
在生命的征途上,每一位与病魔抗争的勇者都值得被铭记。
近日,我院心外科团队成功为一位85岁高龄的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将她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阴霾中解救出来,重新搭建起“生命之桥”。
病情危急,挑战重重
两个月前,刘奶奶平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胸闷气短和心前区疼痛所打破。起初,她以为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但病情却如暗流般悄然加剧。直至一周前,即便是轻微的日常活动也能轻易触发这些症状,伴随着肩背部的放射痛、腹部隐痛、大汗淋漓及恶心,每一次发作都让她在生死边缘徘徊。日前的一次发作更是长达6个小时未能缓解,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家人立刻将刘奶奶送往我院寻求救治。
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刘奶奶被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伴有急性心肌梗死、三级高血压及二型糖尿病。她的心绞痛发作愈发频繁,持续时间延长,且难以通过常规手段缓解,这预示着她的病情已至万分危急之境,随时可能面临心肌缺血反复发作、再发心梗、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衰乃至猝死的风险。
面对如此紧迫的病情,我院心外科团队迅速响应,集结精兵强将,但手术方案的制定却异常艰难。按常理,此类患者应待心梗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但刘奶奶频繁的心绞痛发作使得急诊手术成为挽救她生命的唯一出路。经过全科深入而激烈的讨论与分析,团队最终决定冒险一搏,为刘奶奶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搭建起通往生命的桥梁。
艰难决策,冒险一搏
刘奶奶是我院年龄最大的冠脉搭桥手术患者之一,这场手术无疑是极其艰难的。她的身体状况极差,心功能低下,术前EF值仅为35%,且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其前降支近段狭窄约90%,回旋支闭塞,右冠近中段也存在显著狭窄。此外,急性心梗手术的死亡率本就远高于普通择期手术,而刘奶奶的心梗后心功能减低及室壁瘤的形成更是让手术难度与风险倍增。面对重重困难,心外科团队认真细致地进行风险评估,不断完善手术预案,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手术开始,在麻醉科、手术室团队的保驾护航下,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战斗悄然打响。手术室内,时间仿佛凝固,心外科的医生们全神贯注,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手术室外,刘奶奶的家人焦急等待,默默祈祷。经过数小时的紧张奋战,手术终于圆满成功,刘奶奶的生命之路再次畅通。
创新举措,希望重生
值得一提的是,为降低手术风险,医生们对刘奶奶的手术方案进行了简化和优化设计。他们决定只搭两根桥,并采用“近端优先”的策略,确保每搭一根桥便通一根,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术中心脏缺血的时间,使手术整体时间大大缩短。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保障了手术的成功,也加速了刘奶奶术后的恢复进程。术后不到12小时,她便成功撤离了呼吸机;不到72小时,便顺利转出了ICU。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刘奶奶逐渐康复,并顺利出院。
这台生死时速的急诊手术成功挽救了刘奶奶的生命,医护人员们用爱与责任搭建起一座座通往健康与希望的桥梁,让每一个在风雨中飘摇的生命都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