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血管送支架颅内“拆弹”很精准:我院神经科深耕神经介入手术为患者架起“生命桥梁”
近年来,青岛心血管病医院神经科介入治疗水平发展迅速,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业务,近期更是成功完成一例局麻下颅内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术,实现了该领域零的突破。如今,神经介入手术已成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被青岛心血管病医院授予“疏脑有绪”员工品牌称号的姜绪涛,是神经科主任助理、脑卒中急诊救治小组副组长、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组组长。从医15年余,他致力于急慢性脑血管病的诊疗工作,用神经介入这一新利器,已经帮上百名患者跨越了“生死线”
由“堵”变“疏”消灭动脉瘤
在青岛心血管病医院,神经科医生要在复杂的神经系统内进行精确的调整和修复,每一次操作都关乎患者的健康与未来。同时,他们也是医学领域的探索者,不断追求新技术,将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利器。今年4月,青岛心血管病医院神经科医生联合国内动脉瘤领域顶尖“拆弹”专家吕明教授,为一名51岁女性患者实施了局麻下的颅内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术。这是该新型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在医院的首例临床应用,实现了脑血管介入技术新突破。
据悉,该患者去年在体检中发现颅内动脉瘤,今年复查时发现动脉瘤体积有所增大,直径约5.4毫米,已经“鼓”出血管,形态不规则,极易破裂出血。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患者及家属在多方咨询后,来到了青岛心血管病医院。“患者为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位置‘深’、角度‘刁’,且累及了重要血管分支。如果采用传统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很难确保在处理动脉瘤同时保持所累及重要血管的通畅性,这可能导致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姜绪涛团队慎重考量后,决定选择新型颅内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拆除这颗“不定时炸弹”。“确认病变后,我们从患者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不同角度明确动脉瘤位置、形态及与载瘤动脉及分支的关系,通过毫米细导丝成功将一枚4.5×20毫米的密网支架精准释放在载瘤动脉,形态良好,瘤腔内造影剂滞留明显,手术目的达到。”姜绪涛介绍,手术全程采用了局麻操作,避免了常规全身麻醉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从造影到手术完成仅耗时不到50分钟,患者术后第二天便顺利出院。
抢抓脑卒中“黄金时间窗”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因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而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这场与“死神”的时间争夺赛中,青岛心血管病医院神经科医生一直冲锋在前。
日前,家住即墨的88岁高龄患者因严重心衰症状入住青岛心血管病医院。住院当晚,老人出现反应迟钝、左侧胳膊和腿部失去活动能力等症状。这一情况引起了医护人员的警觉,紧急检查后确诊为急性脑梗。医生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经过多学科会诊后,决定为患者实施脑动脉取栓术。手术由经验丰富的姜绪涛团队主刀,仅用时20多分钟便成功清除堵塞脑血管的元凶,患者肢体功能随即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早期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rt-PA溶栓,但有着严格的时间窗限制,在大血管闭塞或病情较重的患者中,溶栓效果欠佳。机械取栓可扩大治疗的时间窗,使更多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获得治疗机会。”姜绪涛介绍,目前急性脑血管闭塞血管内机械取栓及支架置入治疗在医院均已常规开展。
如今,青岛心血管病医院神经科已成为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医院重点学科,是青岛市各医院中最早成立的神经科专科科室之一。科室逐步形成了脑血管病专业组(脑血管病介入组)、癫痫与脑电生理专业组、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疾病专业组、认知障碍专业组、头痛与头晕专业组等多个各具特色的临床亚专业。2020年9月通过山东省卒中防治中心认证,神经科成为青岛市溶栓地图3.0版成员单位。在精耕技术方面,神经科开展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等多项疑难杂症手术,年手术量500余台。
来源:青岛晚报